首页/728资讯/立春与打春牛
立春与打春牛
2007-04-10 00:00:00
立春与打春牛 

四时之始终 祭芒种 喝迎春歌谣 

  立春为四时之始终,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。立春也称打春,祭祀立春的活动源远流长,但都同农业息息相关。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,开始了农业,前三皇后五帝都把农业提到朝议上。农为百行之首,春为一岁之先,所以古代祀春习俗中体现着强烈的尚农意识。

  吉林省《集安县志》记载,立春前一天,要在东郊搭席棚两座(按照春东、夏南、秋西、冬北四时分别代表四季的传统说法,春应属东)。一为县官吃茶之所,并置纸黄牛一、芒神一、手执柳条鞭一,芒神衣着依照每年历书更换;二为堂宫及士绅休息之所。 至立春日,县宫亲率僚民、士绅、警卫部队,排列两行,并令一人扮春童(其衣如演戏扮马童者装束),令骑马先至春郊迎接春神,俟出城门后,即乘马速行,然后回转,至县官轿前行礼跪报曰:“一报风调雨顺。”县官赏钱,即乘马又赴东郊,俟县宫行到中途,春童又回,至轿前再行礼,跪报曰:“二报国泰民安,”又赏;春童再飞马东行,俟县官将到席棚处,又三报“新春来到,”于是县官等下轿下马至棚少息,待吉时到来,便祭芒神,打春牛。

  芒神又称为勾芒,郑玄注说:“勾芒,木正也。”意思是说,勾芒是古代主本之官,故又称春神、木神,旧有五行(木、火、水、土、金),首先起于木,木是东方万物之初。传说勾芒是掌管农事的神祇,其形象为“鸟身人面,乘两龙行走。”吉林乡间的芒神过去多被扎成少壮形象,手持鞭子,身着红衣,腰扎黑布,头戴草帽,脚穿芒鞋(草鞋)精神威武,乖巧灵通。为了显示芒神的灵气,民间所扎的春牛和芒神都有固定尺寸,富有象征性。芒神身高3尺6寸5分,象征一年365天,五谷丰登:鞭子霄用柳条制作,具有容的氤氲气氛,且东北多为尚柳民族;鞭长2尺4寸,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;用线麻纺就的鞭绳,染成五种颜色,分二十四个阶段,预示一年二十四节,节节丰收。

  立春时刻,人们把春牛抬到城东郊高地,挖一个大坑,里面插个竹筒,竹筒里放一根鹅毛。都说立春阳气转,人们便在竹筒子边等啊盼啊,终于等到了立春的时刻,只见那绒毛轻轻向上浮动,徐徐地出了竹简,又轻飘飘地飞上蓝天。于是人们大喊大叫:“春来了,春来了!”这时由带队的长者手执春鞭,鞭打春牛,并口念经词:“一打风调雨顺,二打土肥地喧;三打三阳开泰,四打四季平安;五打五谷丰登,六打六合同春;七打七星高照,八打八节康宁;九打九九归一,十打天下太平。”这时候,参加演春的姑娘、小子们继续演唱歌谣:“春天各地春水流,春姑挖春菜,春小儿放春牛,春日莅临,耕犁务勤,风调雨顺,利国利民……”

  在这过程中,人们从芒神和春牛排列的前后顺序来看农事的早晚。如果立春在腊月望,则芒神在午后,鞭及牛腹,以示农作早;立害在正月望,则芒神在午前,鞭及牛膝,以示农晚。

  鞭打毕,抬春牛沿地垄缓缓向前移动,走出120步(象征一年12月),将春牛放在地上,拿镐头向正南方“农祥星”方向奋臂刨土,以示该年农事活动已经开始。此时,被打得稀烂的春牛已被打去了一春的懒惰,打来了一岁的丰硕。淘小子们一拥而上,争抢春牛头,谁先抢到谁为吉祥,谓之抢春;人们又争抢春牛腹中的糖果,以为一年的甜蜜。

  鞭打春牛,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关东农耕文化习俗。

摘自《关东岁时风俗论》施立学 吉林文史出版社